没有“绝对不能申”的学校,只有“不适合你的学校” 

2025/11/28  发表于0天前 已查看7次

No.1 爱丁堡大学:QS前20的“学术高压锅”,学霸也能给你虐哭

要是做个“中国学生最想申但读完最想吐槽”的大学排名,爱丁堡绝对稳坐第一。

毕竟谁能拒绝QS常年稳居前20、罗素集团成员、苏格兰首府的顶级名校呢?能申上爱丁堡的,本科基本是211/985的尖子生,或是英本2.1以上的学霸,拿到offer那刻恨不得昭告天下。

但诡异的是,每年都有一大批爱丁堡在读生过来“劝退”:“别来!来了就是渡劫!”

第一个雷区,就是高到离谱的挂科率。计算机、商科、法律这几个热门专业简直是“重灾区”,我认识一个985本科的学姐,读商科硕士时连续两门课挂科,直接被学校劝退,补考都没给太多机会。别以为是学生水,爱丁堡的挂科从来不分“学霸”和“学渣”——

教授上课跟开火箭似的,课件扔给你就开始讲,国际学生刚适应口音,下一个知识点已经飘过去了;作业更是“死亡DDL连环撞”,赶完论文赶小组报告,熬夜到凌晨3点是常态;最狠的是压分,想拿high 2.1都得脱层皮,1等学位更是凤毛麟角。

更要命的是爱丁堡的“放养式教育”,没人会像国内老师那样把知识点嚼碎了喂给你,课前不花3小时预习,上课基本等于听天书。有个读计算机的学弟说,他第一次上课听本地教授讲编程,那苏格兰口音重得,他雅思7.5都怀疑自己考了个假分。

除了学术压力,苏格兰的天气能把人逼疯。英国本就没有“夏天”,苏格兰更是全年阴雨连绵,湿冷的风能吹透羽绒服。冬令时下午4点就天黑,街上连个人影都没有,留学生窝在宿舍赶DDL,孤独感直接拉满。有个学妹说,她读硕士期间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“心理医生常客”,不是因为学不会,是真的熬不住。

当然不是说爱丁堡不好,它的学术实力摆在哪。但如果你是“需要人引导、抗压力一般、怕冷又怕孤独”的中国学生,就算能申上,也建议慎重——毕竟留学是为了拿学位,不是为了跟自己过不去。

No.2 卡迪夫大学:有实力但“长错审美”的首府名校

卡迪夫这个学校,总给人一种“一手好牌打得稀烂”的可惜感。

作为威尔士首府,又是罗素集团成员,按说应该跟爱丁堡、伦敦的名校一样吃香。但现实是,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申完就后悔,甚至有双非学生拿到offer都懒得去。问题到底出在哪?

首先是专业“长错了地方”,完全踩不中中国学生的“刚需点”。卡迪夫的医学院在英国能排进前列,可临床类专业基本只招本土学生,中国学生压根没机会;它的传媒专业更是王牌,跟BBC有合作,但现在谁还敢轻易读新闻?传统媒体式微,回国找工作比登天还难,而且传媒专业难毕业,费了半天劲还没出路,谁愿意干?

最关键的是,中国学生最爱的商学院,卡迪夫偏偏拿不出手。没有ACCA豁免、没有顶尖企业合作项目,甚至连个拿得出手的王牌专业都没有,想靠商科回国就业的同学,选卡迪夫纯属“自降身价”。

其次是排名和生源的“双下滑”。七年前的卡迪夫还是“香饽饽”,本土榜单CUG、Times都给足面子,学生里不乏211/985和英本尖子生。但这些年它彻底跟QS“死磕”不上,排名一路下跌,直接导致生源质量肉眼可见地变差。现在的卡迪夫,双非背景一般的学生都敢挑挑拣拣,以前“211+985”的场面早就没了,生源一差,学习氛围和校友资源都跟着掉档。

最让人看不懂的是卡迪夫的“佛系营销”。别的学校拼命在中国打广告、搞宣讲会,它倒好,连个官方公众号都更新得断断续续,把以前积累的口碑全败光了。有个读硕士的学长说,他回国找工作,HR问“卡迪夫是哪个国家的学校”,尴尬得他想找地缝钻进去——要知道,这可是威尔士首府的罗素名校啊!

说真的,卡迪夫不是没实力,就像上海大学那样,有成为“网红名校”的潜力,但它偏偏选了“低调到隐身”的路线,对想靠留学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中国学生来说,实在太不友好了。

No.3 帝国理工(IC):今年最“高冷”的拒信机,申了就是浪费感情?

如果说爱丁堡是“读得累”,卡迪夫是“用不上”,那帝国理工今年就是“申都申不上”的典型——难度直接赶超牛剑部分专业,成了英联邦“卷王之王”。

IC的劝退理由很简单:太能拒了,还限制申请次数,纯属消耗你的申请名额。

先说说本科申请,很多同学觉得“我成绩好,冲一下IC没问题”,结果把5个申请名额里的1个甚至2个留给IC,最后双双被拒,直接耽误了后面的学校。今年IC本科的拒信有多离谱?A-Level 3个A*的学生被拒,IB 40+的也被拒,理由清一色“竞争激烈”。

硕士申请更夸张。10月中旬之前,IC的邮箱里基本全是拒信,还是“无面试直接拒”。被拒的学生里,有211均分88-92的,有985均分85+的,甚至英本2.1的“亲生校友”也没能幸免——要知道,这些都是申请英国硕士的“主力军”啊!

更坑的是IC的“申请名额限制”。商学院只能申1个专业,非商学院最多申2个,想多申几个碰碰运气都不行。以前还有学生靠“换账号”加申,现在这个bug被修复了,换账号会被合并,想试错都没机会。对比之下,UCL就人性化多了,官方说建议申2个,但你加申第三个也会受理,甚至能拿到offer。

就算你运气好拿到面试,也别高兴太早。IC大部分专业都要面试,商学院更是“全员面试”,但面试后的录取率不到30%。很多同学辛辛苦苦准备面试,结果被挂在面试环节;还有的被放进Waiting List,一等就是大半年,等到5月甚至7月才收到拒信,这时候其他学校的offer早就过期了。

IC今年这么“高冷”,说白了就是“热度太高”。连续两年QS排名第二,直接把人气推到了顶峰,申请人数暴涨,自然开始“挑三拣四”。有个申请IC商学院的学姐说:“我宁愿被牛剑拒,也不想被IC吊着——浪费我3个月时间,最后连个面试都没拿到。”

爱丁堡的学术实力毋庸置疑,适合那些“抗压力强、喜欢自学、能适应冷天气”的学霸,被虐得越狠,反而学得越爽;IC的科研实力顶尖,适合那些“就爱卷、不怕被拒、目标是进顶尖企业”的同学,能拿到IC的offer,本身就是实力的证明;卡迪夫的本土认可度高,适合那些“想佛系留学、不想扎堆中国学生、计划留英工作”的同学,安静读书反而很舒服。

真正坑人的不是学校,是“盲目跟风”的选校心态。

有人把留学当“镀金”,就盯着QS排名看;有人把留学当“跳板”,就看重专业实力和就业资源;有人把留学当“体验”,就在意生活成本和氛围。

所以选校前,先想清楚自己的核心需求:你是想拿个名校文凭回国就业?还是想深耕专业做科研?是能接受高强度的学习压力?还是想舒舒服服度过留学生活?

想明白这些,再去看学校的排名、专业、地理位置,才能选到真正“合脚”的学校。


下篇 英国的医学、工程、计算机科学、商业与管理等专业在就业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

我们提供15个国家/地区的留学服务。您可以通过我们免费申请海外的10所大学,但是每个国家最多只能申请8所。免费申请的国家包括:英国 / 澳大利亚 / 新西兰 / 加拿大)。收费申请的国家包括:美国 / 香港 / 澳门 / 新加坡 / 爱尔兰 / 德国 / 荷兰 / 丹麦 / 瑞典 / 西班牙 / 马耳他 。海外大学查找

我们提供英国 / 美国 / 澳大利亚 / 新西兰 / 加拿大 / 爱尔兰的幼儿园,小学,初中,高中的私立学校(也称私校或独立学校)申请。海外私校查找

我们是英国签证移民署授权的顾问,我们提供各类英国签证和移民服务。签证类型和价格

我们的课程辅导补习覆盖英国的小学,初中,高中,大学,以及各类语言,备考,艺术辅导。辅导类型和价格

我们提供英国语言学校以及夏令营的申请服务。 语言学校查找 夏令营查找